在近期的一次明星代言观察中,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尽管有陈晓和刘亦菲这样的顶流艺人参与《梦华录》的演出,但他们在商业代言方面似乎并未获得预期的收获。
7月24日,陈晓在微博上宣布,他将为兰蔻七夕星月面霜套装担任代言人,这是自《梦华录》6月2日开播以来,两位主演唯一新增的商务合作。然而,与剧集播出初期40余个品牌合作的火热景象相比,这一现象似乎显得格外冷清。
《梦华录》作为一部热门剧集,刘亦菲和陈晓的讨论度表明他们正逐渐回到顶流的位置。按照往年惯例,此时正值艺人流量高峰期,主演出圈的艺人应该能轻松接到各种商务合作。但事实上,刘亦菲并未解锁任何新的商务合作。
这一现象背后,可能与今年整个明星代言市场的冷淡有关。据艾曼数据,2025年上半年的代言市场势头减弱,六个月时间内只有591个品牌进行了代言官宣,相比去年的915个,下降了35.41%。
资深品牌营销从业人员小余表示:“如果我是品牌方,我也不会选择他们。”他指出,从短期转化来看,粉丝的购买力是衡量艺人商业价值的重要因素。然而,无论是陈晓还是刘亦菲,在核心粉丝热度和购买力方面都表现平平。
以肖战为例,他的粉丝购买力非常强,7月16日,YSL官宣肖战成为护肤代言人,仅在官宣当天,其新增销售额就突破了五千万。相比之下,陈晓与兰蔻的合作,尽管已经过去三天,但销量仅有1000+。
此外,陈晓和刘亦菲在《梦华录》中的形象并未带来明显的新增粉丝效应,他们的粉丝基础较为稳定,缺乏明显的增量。同时,两位演员的公众形象和行事作风也可能影响了他们的商业价值。
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品牌方对于明星代言的选择越来越谨慎,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带来持续流量和明确标签的艺人。而在《梦华录》之后,两位主演的后续作品尚未明确,这也让品牌对其热度持续性产生了疑问。
总的来说,当前明星代言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,头部顶流的需求依然旺盛,而中腰部艺人的议价空间很大。品牌方在选择代言人时,更注重的是艺人的商业价值和流量效应,而非仅仅依靠热度。